你家孩子精心完成的手工作业,最后是不是都堆在角落里积灰,然后被悄悄扔掉?
别觉着可惜,因为从现在起,一份用旧报纸和黏土捏成的小玩意儿,有机会登上国家级的云端展厅。
这事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千真万确。
就在不久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发起了一个名为“微景观·大科学”的活动,其中最亮眼的一项,就是那个叫“蚂蚁王国云展厅”的小程序。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传送门,能把你家娃用最朴素的材料做出的蚂icky模型,瞬间变成一个能和全国小朋友的作品同台竞技的3D数字展品。
这个活动简直是为咱们这些普通家庭量身定做的。
它不要求你买昂贵的材料包,反而特别鼓励大家用最常见的东西——废报纸、用剩的黏土,这些你正准备当垃圾处理掉的玩意儿。
这不就是咱们平时带娃消磨时间的常规操作嘛?
但现在,这个常规操作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它不再仅仅是一次亲子互动,一次对孩子动手能力的简单锻炼,而是一场通往科学殿堂的奇妙旅程的起点。
咱们先来聊聊怎么把这个“蚂蚁王国”从一堆废品变成一个像样的作品。
过程简单到你无法想象,但乐趣却一点都不少。
第一步,就是准备材料。
翻出家里堆积的旧报纸,找一坨孩子玩剩下的超轻黏土,再备上几支水彩笔或者丙烯颜料。
齐了,就这么简单。
接下来,就是最解压的环节——撕报纸。
让孩子尽情地撕,把报纸撕成小碎片,然后泡在水里。
等报纸变得软趴趴的,捞出来稍微挤干水分,混上一点白乳胶,像和面一样揉搓。
这个过程有点像玩泥巴,触感非常奇特,孩子们都爱得不行。
这个湿乎乎的纸浆团,就是我们构建蚂蚁王国地下迷宫的“混凝土”。
找一个硬纸板当底座,把纸浆铺上去,用手随意地捏出高低起伏的地形,再挖出一些深浅不一的沟壑,作为蚂蚁巢穴的主体结构。
巢穴的框架有了,接下来就轮到黏土登场了。
用黏土搓出长短不一的条状,沿着你刚刚挖好的沟壑铺设,这就是蚂蚁们四通八达的隧道。
你还可以捏出几个小小的空腔,作为它们的“卧室”“育婴房”和“储藏室”。
别忘了主角——小蚂蚁。
用棕色或黑色的黏土,搓出一个个小小的身体,再安上细细的腿和触角。
可以多做几只,大小形态各异,有的在搬运食物,有的在隧道口站岗,让整个场景立刻就活了起来。
整个塑形过程,完全不需要照着什么图纸来,可以天马行空。
孩子想把隧道挖成螺旋形,那就让他挖;他想给蚁后建一个豪华的“宫殿”,那就让他建。
这正是创造力的火花迸发的时刻。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这种无结构的自由创作,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纸浆和黏土都干透了,最激动人心的上色环节就开始了。
用颜料给土地涂上深浅不一的棕色,给隧道内部增加一些阴影,让它看起来更深邃。
小蚂蚁们也可以涂成亮黑色,甚至可以发挥想象,创造出彩虹色的蚂蚁。
当最后一笔落下,一个微缩的、充满生命气息的立体蚂蚁王国就诞生了。
到这里,按照过去的剧本,这个作品的使命差不多就结束了。
你会拍照发个朋友圈,接受一波点赞,然后它就开始了在书架上落灰的宿命。
但现在,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拿出手机,打开那个“蚂蚁王国云展厅”小程序。
里面有一个“一键3D扫描”的功能。
你只需要把手机摄像头对准孩子的作品,根据提示缓缓移动,程序就会自动进行环绕拍摄,并通过AI技术,在短短几十秒内生成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缩放的3D数字模型。
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足以让孩子发出一声惊叹。
上传成功后,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屏幕上,你孩子的作品会和一个真实的蚂蚁巢穴的CT扫描图并排展示。
左边,是孩子亲手捏出的、色彩斑斓的童趣世界;右边,是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探测到的、结构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地下城市。
那一刻,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被打破了。
孩子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想象中的“储藏室”,在真实的蚁穴里是什么样子,对应着哪个功能区;他随手挖的隧道,和现实中蚂蚁们遵循某种最优路径原则挖掘的通道,又有什么异同。
这种直观的对比,胜过一万句枯燥的科普说教。
它让孩子在巨大的视觉冲击中,瞬间理解了“微观之美”和“科学之美”。
他会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玩乐,竟然能和真正的科学研究产生关联。
这种由动手实践带来的成就感,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这还没完。
只要成功上传作品,你的孩子就自动进入了全国作品的展厅,还能参与抽奖。
奖品是什么?
一个专业的“蚂蚁科学观察盒”。
如果运气好被抽中,你就可以把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蚂蚁群落带回家。
孩子将有机会亲眼见证,那些在模型中被固化的场景,如何在现实中上演:工蚁们如何合作搬运食物,兵蚁如何警惕地保卫家园,蚁后又是如何在一个小小的巢室里,源源不断地产下后代。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从玩乐中产生创意,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与科学知识连接,最终又回归到对真实自然的持续探究中。
一个简单的周末手工,就这样升级成了一个贯穿数周甚至数月的深度科学项目。
根据最新的后台数据,这个活动上线不到一周,已经有超过一万两千件作品上传,后台更是随机送出了一千份观察盒,点燃了无数家庭的科学热情。
那个用废报纸和黏土捏成的蚂蚁王国,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摆件。
它成了一个坐标,一个入口,一个连接孩子的小手和宏大科学世界的数字桥梁。
所以,下次带娃做手工,别再只满足于捏个小动物了。
试试看,用最简单的材料,为他搭建一个通往广阔科学世界的入口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蚂蚁王国游戏电脑(陈家坪小学晨曦幼儿园创意美术蚂蚁王国)》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