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声音,从克里姆林宫发出,经由扩音器,经过电缆,变成数字信号,顷刻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情报中心和新闻编辑室。
普京总统提到过一个东西…一件“曾预告过的”新武器。
他说测试很顺利。
很快就会公布。
话落之下,全世界仿佛陷入短暂的寂静之中。
再然后就是机器的声音还有人的声音。
一些大建筑的地下室里藏着分析人员调阅着尘封已久的档案,而卫星也开始把镜头对准北冰洋下面隐秘的军用基地了。超级计算机的算力被推向极限,各种可能都被模拟。
究竟为什么?
这问题如同一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头,荡起万圈波纹。
媒体上的议论只算是水面的涟漪。真正汹涌的是水面之下那股隐藏的暗流。北约将领之间以密谈的方式在交换看法,桌子上面摆满了各个国家的情报资料。那些报告可没出什么风头…不过是长久的观察、零碎的数据和纯粹的逻辑推理。
不是猜谜游戏。
这是一场在信息迷雾中的对决。
焦点,很快便集中到了两个代号上。
它们早就被写进了各种机密简报里,只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一个是“海燕”。
这个名称听上去比较温顺,但它的本质却是完全相反的。
它不是一枚导弹,它的心脏是一座微型的核反应堆。
这就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它几乎没有射程上的限制,它可以由俄罗斯某处的发射基地起飞,然后…踏上其漫长的世界环游之旅。
它可以绕开南美洲,穿过太平洋,在雷达的盲区里飞行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它贴着海面,穿梭于峡谷之间,不断变换路线。
现存的导弹防御系统,都是针对抛物线弹道的洲际导弹而设计的。它们抬头望着天空,等待着从天边飞速下坠的目标。
但是“海燕”…它从地平线上飞来。
它违背预定的轨道,它像幽灵一样在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时候,在你最想不到的方向。
普京说过,西方没有防御它自己的方法。
这不是炫耀,而是冷静地对技术加以描述。
第二个就是“锆石”。
如果说“海燕”是耐心的刺客,那“锆石”就是狂暴的战士。
它的代名词就一个字—快。
达到何种程度?
9马赫。
这就意味着声音追不上它,时间在它的面前被压缩。
预警系统刚抓住它的信号的时候,它或许就打中目标了,留给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是零。
一艘航母战斗群,有着世界上最为复杂、昂贵的防御网。一层层雷达、一层层拦截导弹、一层层近防炮,好像筑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金钟罩”。
但是一到“锆石”面前,这个罩子就会变得像纸一样薄。
它不是要破防…它是要把防御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是在军舰、潜艇上,那未来呢?如果装到轰炸机上,或者藏在伪装卡车里面,那么整个战争规则都要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现在才做?
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普京要露出这张底牌一角?
答案,不在枪里,而在棋盘上。
乌克兰战场上,“战斧”巡航导弹被不断提出来商讨。源源不断的军援,犹如燃料一般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
这是一个压力。
而普京的回怼,就是更大的压力。这是一种无声的喊话:你们有先进的武器,但我有的,可以让你们的先进变得不值一提。
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就在几个月前,俄罗斯的核设施信息遭受了严重的网络攻击。虽然对现实造成的破坏微乎其微,但它象征着极大的意义。
它削弱了俄罗斯作为核大国的威慑信誉。
一个连自己的核机密都保不住的国家,它的威慑力还能有多可信?
俄罗斯需要展示一些新的东西,那些不曾被知晓,无法经由网络攻击予以盗取的,象征着技术最高峰的打击力量。
“海燕”和“锆石”的进度,就是要补上这条缝,告诉全世界,俄罗斯的刀,还是很利的。
这就成为了一种筹码。
冰凉的谈判桌上,语言的力量是很小的。有份量的东西是放在桌子上的实力。
未来如果美俄重新开始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的时候,“海燕”这样的颠覆性战略武器,将会是俄罗斯手里最拿得出手的一张牌。
它可以用来换取对方在某些方面的让步,也可以用来阻止对方部署新的威胁。
对于这一步棋北约会怎么回应呢?
他们不是等着人家来杀。
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看不见的比赛。
对于“海燕”的不可预料性,正在研究全新的基于太空的全天候跟踪网。
为了对抗锆石这样的高超声速目标,他们正在开展一种名为滑翔阶段拦截器的新反导技术。这种武器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去击落末端低空飞行的导弹,而是选择在导弹升空后最高速度最低的时候对其进行打击。
这是一次矛与盾的大对决。
一方在追求无法被拦截的打击。
另一方则是想要一个能够拦截一切的防守。
这场比赛没有终点。
它在推动科技的边界,也在推动世界走向一个更不确定的未来。
普京的一番话就如一个开关一样。
它发动起来的,不只是媒体的议论,而是一个庞大、精密、耗费巨额的钱财的战略机器。
这个机器一开动,就停不下来。
世界的平衡,正被重新衡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神秘武器小游戏(俄还没官宣的神秘武器被媒体猜到)》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