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镇仙台村:一抹"橙光"绘就乡村新画卷,致敬最美环境守护者。
晨曦微露,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港口镇仙台村的青石板路上,身着橙色工装的保洁员们已经挥动起扫帚,用沙沙的清扫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如今,走进仙台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巷道、错落有致的庭院、清澈见底的沟渠,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这幅"高颜值"的乡村画卷,背后是保洁员们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的"美丽乡村"之花。晨光里的坚守":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擦亮家园。

每天凌晨五点,当村民还在梦乡,保洁员李大叔已经推着保洁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垃圾桶周边到村民房前屋后,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夏天垃圾容易发臭,就得趁早清理;秋天落叶多,一天要扫好几遍;冬天冷得手伸不出来,也得握着冰冷的铁钳捡垃圾。"李大叔朴实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在仙台村,像李大叔这样的保洁员共有12名,他们平均年龄超过55岁,却承担着全村8个村民小组、近300户人家的日常保洁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捡拾垃圾,用佝偻的背脊扛起责任。村民王阿姨感慨道:"以前村里垃圾乱扔,苍蝇蚊子多,现在保洁员每天打扫,村子比城里还干净!住着舒心多了!
仙台村的环境之变,不仅体现在"干净",更体现在"精致"。近年来,村里推行"网格化保洁"制度,将保洁区域细化到每个路段、每个垃圾桶,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保洁员们不仅是"清扫员",更是"监督员"和"宣传员":看到村民乱扔垃圾,他们会耐心劝导;发现卫生死角,他们会主动清理;甚至还会帮村民整理庭院、摆放花草。
在村口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保洁员张阿姨正在指导村民分类投放垃圾。"以前大家不懂分类,什么都往一个桶里扔。现在我们手把手教,村民们慢慢养成了习惯,垃圾减量了,环境也更好了。"张阿姨笑着说。如今,仙台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成为全镇的"垃圾分类示范村"。村道两旁的鲜花绽放,庭院里的蔬菜翠绿,沟渠里的水清澈见底,这一切都离不开保洁员们的"匠心"守护。

"保洁员的工作很平凡,但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仙台村党支部书记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改善保洁员的工作条件,村里为他们配备了统一的服装、工具和防晒防寒用品,还设立了"保洁员休息室",让他们在工作之余能有个歇脚的地方。每年春节,村里还会为保洁员送上慰问品和祝福,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在保洁员的影响下,仙台村的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环境整治的行列中。孩子们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老人们自觉打扫庭院,年轻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保洁员这么辛苦,我们更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美。"村民小李说。如今,"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环境治理理念在仙台村蔚然成风。

一抹橙色,温暖了村庄;一把扫帚,扫出了文明。港口镇仙台村的"高颜值",不是天生的,而是保洁员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是村民们用双手共同创造出来的。他们是晨光里最美的身影,是乡村环境最忠实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劳动者。让我们向所有保洁员致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干净"与"美好",让仙台村的这幅美丽画卷越绘越精彩!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村庄橙光破解版2020(港口镇仙台村)》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