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只想说:别再拿‘92%女性要专一’当挡箭牌了,真相是——她们要的是‘被看见’,不是被算法安排。
”
昨晚,北京一位29岁产品经理把这篇“三大需求攻略”发进相亲群,30分钟后被女生集体拉黑。
导火索是他在朋友圈按文实操:晒健身卡、@唯一女生、发“36问截图”。
女生留言一句“你像在完成KPI”,秒删好友。
现场最扎心的评论:“把爱情当用户增长,活该留存率0%。
”
数据没错,错在把女性当通关NPC。
报告说“10%-15%收入送礼最香”,他却忽略同一行小字——“前提是对方先感受到真诚”。
他月薪3万,送1500的戴森吹风机,被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头发自然卷?
”瞬间破功。
网友补刀:“钱花了,功课没做,等于群发红包没写名字。
”
更离谱的是“情感日记”模板。
有人照抄“今天你皱眉3次,我猜是 KPI 焦虑”,女生直接报警感:“我被量化成数据点?
”心理学博主跟帖:情绪标注不是背台词,是先听懂再开口。
底下高赞只有五个字:“别装,会翻车。
”
所谓“数字专一”也崩了。
报告提醒“清理不当互动”,结果男生把五年里给女主播点赞全删,系统推送“回忆那年今日”正好截图留证,女生刷到后笑疯:“原来专一靠一键删除。
”热评第一:“技术可以擦痕迹,擦不掉人品。
”
最讽刺的是“健康投资”桥段。
男生团购双人体检,日期选在女生生理期。
女生痛到冒冷汗,他背出报告词:“后疫情时代,63%女性偏好健康礼物。
”女生回一句“我现在只想喝热水”,当场分手。
网友总结:“用大数据约会,不如先学会选日子。
”
回到开头那句“92%女性要专一”。
数字被转述无数次,没人提后面还有半句——“专一的定义由被追求者说了算”。
有人只认公开合照,有人觉得秒回消息就算,有人把“记得我怕冷”当唯一标准。
想用统一模板打动不同灵魂,本身就是悖论。
所以别再问“到底送什么她才满意”。
先放下攻略,把屏幕里的“她”当成具体的人:怕冷还是怕热,爱猫还是狗,看恐怖片会哭还是笑。
把这些细节记进脑子,比背36问管用一百倍。
毕竟爱情不是考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愿不愿意用心写自己的那一份。
“看完我只想说:攻略可以翻,但别照抄,抄多了,连自己都忘了原本想对谁好。
”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怕热的女生的游戏攻略(拿下女人的有效方法满足她的三个需求)》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