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他们总在迎接新生,
也时常送别。
一年365天,
与时间赛跑,
和病魔抗争。
他们便是医师,
一群你平时不常接触,
但当你为身体感到焦虑时,
最能为你抚平眉头的人。
这是一份救死扶伤的职业,
有千千万万的人投入其中,
勇挑重任。
4年前的今天,
中国医师们拥有了
一个共同的节日“中国医师节”。
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
国家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医师的故事……
18岁,他冒着战火回到祖国;97岁,他仍坚守临床一线。
从医70余载,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的一双手,把16000多名病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因为长期捏手术钳,他的右手关节已经变形,拇指、食指像鹰爪一样微微内扣。
曾经,别人不敢做的手术他做,有人说万一失败了对名誉不好,他却说:“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他创立创建了我国肝脏外科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到国内。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李桓英曾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
与病魔作战的同时,李桓英还和对该病的社会歧视作战。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
短短几年,曾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魔成为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
2007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后,终于走出了麻风病时代。
2016年,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1939年,18岁的辛育龄被派往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医疗队,负责药品器材供应。
1956年,辛育龄学成回国,主动要求分配到原卫生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后为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工作。
1979年1月和11月,辛育龄先后完成了两例人体肺移植。当时国际上仅美国和加拿大报道过人体肺移植,辛育龄团队的工作为世界肺移植手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经常对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病人对我们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怎么会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呢,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当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张定宇当机立断组建隔离病区,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为实验室确认病毒赢得了时间。
而自接诊新冠肺炎患者起,张定宇便隐瞒身患渐冻症的事实,坚持吃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
2020年2月16日,张定宇等专家组织动员遗体捐献,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在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为开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创造了条件。
2020年8月11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0年1月20日,陶勇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那一天,也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当时,陶勇正在出诊,一名男子进入诊室持刀将其砍伤。
经过一次次痛苦的治疗和复健后,陶勇受伤的左手依然没有知觉,更不用说再一次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
“曾经每天接诊上百个病人,最多的一天做过89台白内障手术。”
当问到陶勇是否常常怀念在手术台上的日子,他笑着说,自己属于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更愿意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徐晔因参演纪录片《中国医生》走红,是一名烧伤科的住院医生。
有位患者,因为煤气爆炸,全身95%严重烧伤,需要每天换药,一次就2个多小时。这个过程需要把身上的纱布一层一层撕开,敷上药,痛苦程度不亚于酷刑。
徐晔为他每次换药的时候,都会通过聊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走红之后,徐晔开始在社交媒体做医疗科普,希望大家知道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做好预防干预。
无论是曾拯救数万人生命的医学泰斗,
还是今天通过新的技术手段
为大众传播医疗知识的青年医生。
他们在为同一种新生而欣喜,
同一种希望而坚持,
同一种逝去而悲哀;
而我们被同一种情操所感染,
同一种关怀所滋润,
同一种温暖所安抚。
用生命守护生命,
用平凡铸就不凡。
今天是他们的节日,
让我们向广大的医师们致敬,
道一声:辛苦了!
来源: 光明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cf死神战队yy(中国医师)》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