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孩子说“妈妈,我错了”,很多家长第一反应要么是批评“早知道错了,当初干嘛去了”,要么是赶紧说“没事没事,下次别犯就行”。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没说到点子上——孩子主动认错,不是认错的终点,而是教会他承担、成长的起点。高情商的家长,不会只纠结“错没错”,而是会做好这3件事,既不委屈孩子,也能让他真正记住教训。
第一件事,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谈“错误”。孩子认错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慌的,可能怕被骂、怕被凶,不是真的只想听一句“下次别犯”。这时候不用急着讲道理,也不用翻旧账,先稳住他的情绪最关键。可以蹲下来跟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可能不好受,愿意说出来认错,已经很勇敢了”,先让孩子知道,认错不会被指责,他的感受是被在意的。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再慢慢聊“刚才到底怎么回事”,他才愿意好好听、好好想,也不会因为害怕而往后不敢认错。

第二件事,帮孩子分清“错在哪”,而不是只说“你错了”。很多时候,孩子说“我错了”,可能只是知道“妈妈不高兴了”,根本没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下次该怎么改。这时候不用笼统地批评,也不用让孩子反复说“我错了”,而是帮他把问题拆清楚:比如“刚才你没经过同意拿别人的东西,错在没尊重别人;要是你先问一句,就不会这样了”。把“错误”和“具体行为”对应上,再告诉他“下次可以怎么做”,孩子才会真正明白问题所在,而不是只靠“怕被说”来避免犯错,也能慢慢学会自己判断“这件事能不能做”。
第三件事,陪孩子一起“承担后果”,而不是替他“摆平”。孩子犯错难免会有小后果,比如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把作业弄丢了,很多家长怕孩子麻烦,会直接帮他解决——要么自己买新的赔偿,要么帮他找老师解释。其实更该做的,是陪孩子一起承担,让他知道“做错事,要自己负责”。不用让孩子独自面对压力,家长可以陪着一起:比如“玩具坏了,咱们一起跟对方道歉,再用你的零花钱买个小礼物补上,好不好”;“作业丢了,咱们一起跟老师说明情况,再花时间补回来”。这样既没让孩子逃避责任,也让他知道,有妈妈陪着,不用怕承担后果,往后遇到问题也不会想着躲。

其实孩子犯错,不是坏事,反而能帮他慢慢学会认识自己、修正行为。高情商的家长,不会把“认错”当成“批评的机会”,也不会把“原谅”当成“敷衍的安慰”。
做好这3件事,不用费太多口舌,也不用跟孩子发脾气,既能保护孩子认错的勇气,又能让他在每一次犯错中学会成长。比起“让孩子不犯错”,教会他“犯错后该怎么做”,才是更重要的事,也能让他慢慢长成敢担当、明事理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犯错的后果小游戏攻略(妈妈)》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