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柏林游戏破解版(柏林的一场会议成不列颠空战转折点希特勒被迫放弃海狮计划)

空战柏林游戏破解版(柏林的一场会议成不列颠空战转折点希特勒被迫放弃海狮计划)

admin 2025-11-09 热文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文 |赵恺

作为一场决定英伦三岛乃至西欧政治格局的“宿命对决”,长期以来,有关“不列颠空战”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有趣的是,关于这场战役的起始时间却似乎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今天为大众广为接受的“不列颠空战”始于1940年7月10日的说法,不过是因为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1947年的这一天正式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那扇“不列颠空战”纪念窗举行揭幕典礼而已。而德国空军对英国本土的零星攻击,其实早在1940年6月初便已然开始。与之相对应的,围绕英吉利海峡以及不列颠群岛制空权的争夺,也并非在官方认定的1940年10月31日便彻底结束,英、德之间的战略博弈此后还延续了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

1940年9月14日,希特勒在柏林召开“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会议,此会议之所以长期以来都被视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是因为希特勒首次委婉地承认“海狮”计划战役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尚未成熟”。虽然其仍未公开表示将取消登陆行动,但熟悉元首行事风格的戈林等人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政治风向的转变。9月17日,在德国空军依旧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希特勒终于宣布:由于无法取得空中优势,“海狮”计划将暂缓实施。至于何时发动,则将“另行通知”。

英、美学者在研究希特勒对“海狮”行动态度的巨大转变时,常将其归功于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表现出的顽强和不屈,皇家空军打出单日最好成绩的1940年9月15日也由此在战后成了“不列颠空战”纪念日。但从后续德国空军仍不断加大的轰炸力度以及整个时间轴来看,1940年9月15日似乎并不成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而希特勒之所以突然对登陆英国失去了兴趣,很大程度上也应该从更高的战略维度寻找答案。

柏林的一场会议成不列颠空战转折点:希特勒被迫放弃“海狮”计划

苏联红军在比萨拉比亚的基希讷乌(今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举行阅兵时,当 地小朋友向其献花

事实上,在纳粹德国于1940年春、夏之间横扫整个欧洲西部的同时,苏联也在重新构筑着其的西部边界,除了进一步强化其在原属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的军事存在之外,莫斯科方面还在1939年冬至1940年春的“苏芬战争”中,得到以维堡为中心的卡累利阿地区的主权,并租借汉科半岛为其深入波罗的海的海军母港。

而在纳粹德国于西线展开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英国远征军的“闪击战”的两周之后,1940年5月25日,苏联政府亦通过外交照会的形式,先后要求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接受苏联红军的进驻。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议会投票,正式成为定都维希的法西斯傀儡后的第四天,1940年7月14日,波罗的海三国亦同时进行了议会选举,各自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而随着“不列颠空战”的全面打响,1940年8月初,经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批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正式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如果说,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是苏联构筑其“东方战线”的最后一块拼图的话。那么1940年6月28日,苏联红军进驻其与罗马尼亚富有争议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便是斯大林在东欧棋盘上拱出的第一个卒子。尽管由于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存在,纳粹德国始终视罗马尼亚为自己的核心盟友,但希特勒却无力东顾,因为德国陆军的主力此时还留在刚刚占领的巴黎为核心的法国腹地。

1940年8月2日,就在“不列颠空战”全面打响之际,苏联将比萨拉比亚大部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正式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即日后的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名义并入莫斯科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此外,苏联方面还不断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向罗马尼亚政府表达出对邻近的南布科维纳地区的“关心”。

莫斯科方面一再的得陇望蜀,令希特勒如芒刺在背。在不断从法国战场抽调精锐部队加强东线的同时,据说希特勒曾私下对自己的亲信卡尔-耶斯可·冯·普特卡默表示:“我们以3万士兵为代价征服了法国,但若渡过英吉利海峡,一夜之间的损失就会超过这数字的许多倍……而且能否成功登陆还没有把握。”显然在对于急需更多坦克和步兵的希特勒而言,强行登陆英伦三岛所可能产生的伤亡,已经成为其所无法承受的代价。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空战柏林游戏破解版(柏林的一场会议成不列颠空战转折点希特勒被迫放弃海狮计划)》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