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长一提到娃学数学,就想着买练习册、让娃刷题,结果娃越刷越抵触,甚至觉得“数学真没意思”。其实3-6岁的孩子,对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根本没兴趣,学数学的核心是培养数感、逻辑思维,这些靠玩游戏就能轻松实现,比刷题管用多了!
分享5个超简单的家庭游戏,材料家里都有,娃玩得开心,还能悄悄把数学知识学了:
第一个是“分水果/零食游戏”。买斤草莓、圣女果,或者拿一包小饼干,洗干净摆桌上,让娃分给全家。比如“咱全家3个人,一共12颗草莓,每个人能分几颗呀?”“你想吃5块饼干,妈妈再给你3块,现在有多少块?” 娃分的时候会自己数、自己算,不知不觉就练了加减法和平均分,还知道了“数量对应”,比对着练习册做题生动多了。
第二个是“搭积木/乐高计数”。家里的积木、乐高块别闲着,让娃自己搭房子、搭小车。搭的时候可以问他:“你用了多少块红色积木呀?”“再添2块蓝色的,总共多少块了?” 要是搭错了倒塌了,也别急着怪他,趁机说“刚才用了8块,现在剩5块,掉了几块呀?” 不仅练了数数和加减法,还能培养空间感,比单纯认数字管用。
第三个是“超市购物小模拟”。找个购物袋,把家里的牛奶、面包、玩具盒当商品,贴上个简单的价格标签(比如1元、2元、5元),家长当收银员,娃当小顾客。给娃几张自制的“零钱”(画着1、2、5的卡片),让他自己选商品、算总价、付钱找零。比如“你买了3元的牛奶和2元的面包,一共要付多少钱?”“给妈妈10元,该找你多少呀?” 娃在角色扮演里,自然而然就懂了货币和加减法,还练了逻辑思维。
第四个是“时钟小游戏”。拿个玩具时钟,或者在纸上画个简单的表盘,教娃认识时针和分针。每天固定时间玩:“现在是晚上7点,该讲故事了,时针指到7,分针指到12,对不对?”“再过1小时要睡觉,那是几点呀?” 不用追求娃马上认全所有时间,重点是让他有“时间概念”,知道“1小时”“半小时”有多久,还能顺便练数数。
第五个是“找形状大挑战”。平时带娃出门散步,或者在家收拾房间时,让娃找形状:“你看那个窗户,是不是长方形呀?”“妈妈的盘子是圆形,还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在家可以用积木拼不同形状,比如“用4根一样长的积木,能不能拼出正方形?” 这个游戏能帮娃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以后学几何打基础。
其实对低龄孩子来说,数学不是“刷会”的,而是“玩会”的。这些游戏不用刻意安排时间,吃饭前、散步时、睡前都能玩,关键是让娃觉得“数学就在生活里,真有趣”。比起逼娃刷题,保护好他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基础的数感和逻辑,才是真正帮他为以后的数学学习铺路。
别再让娃对着练习册愁眉苦脸啦,赶紧拿起家里的小道具,陪娃玩起来,不知不觉中,娃就成了“数学小能手”!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宝宝学买东西游戏(玩出来的数学思维5个家庭游戏)》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