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美元一件的Barbour联名,我看完只想问:这油蜡夹克到底还能不能陪我淋雨了?
上周刷到White Mountaineering那款“苔原灰”,图片里模特站在东京高架桥下,夹克轻飘飘像塑料雨衣。
客服说新蜡配方砍了30%重量,我脑子里立刻闪回去年背着老款骑小电驴,肩膀被压得酸到家的画面。
下单前一秒停住——轻了还能叫盔甲吗?
真正戳到我的是后面两条消息。
Fjällräven出了纳米喷雾,对着褶皱呲两下就能补蜡,不用再拿铁罐蹲阳台烤火。
我立马想到衣柜里那件穿五年的Bedale,袖口早就发白,每次补蜡都像给老爷车做保养,一边烫蜡一边骂自己手残。
现在告诉我喷一喷就行?
心里却莫名发虚:少了那股子松节油味,工序被阉割,养出来的patia还算不算亲生的?
更离谱的是Belstaff宣布明年上植物蜡,碳排放砍四成,防水反倒加15%。
我第一反应不是环保,而是“植物”俩字听起来就软,脑海里自动播放暴雨天我缩在加油站屋檐下,看雨滴在布面滚成珍珠的画面。
要是新蜡扛不住,我成第一批韭菜?
可转念一想,老款再硬,也挡不住全球变暖,真把地球淋报废了,夹克再帅又能往哪儿穿?
跑去问群里老玩家,有人已经拿到联名款,实拍图甩过来:颜色确实好看,灰里透绿,像英国沼泽地泡过水。
但他补了一句——“轻是轻了,可风一吹布料拍大腿,哒哒响,没以前那股闷骚的沉稳。
”我盯着屏幕笑出声,原来大家怕的不是贵,是怕“不像原来那件”。
夜里翻相册,看到自己2017年穿旧油蜡去稻城,照片里袖口沾满泥点,领口被雨水泡出深一道浅一道。
那天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雨中推车,夹克外层冰凉,里面却冒热气,像给我套了层结界。
如今它挂在玄关,褶子像地图,我每月拿猪毛刷伺候,它一声不吭,但我知道它记得所有烂路。
忽然想通:什么纳米喷雾、植物蜡、减重30%,说到底是品牌怕年轻人嫌麻烦。
可我们爱的就是那点小麻烦——蜡块融化的味道,烤枪烫手的热度,刷子上留下的黑指甲缝。
省掉这些,等于把恋爱直接快进到上床,省掉写情书、手心出汗的环节,省事,却也省掉了心跳。
所以450刀我暂时不掏,等明年植物蜡上市,我倒要淋一场大雨试试。
要是它敢漏水,我就回去抱紧我的老Bedale,继续蹲阳台烤火,边烫蜡边听雨滴打在布面,那声音才是我掏过最值的白噪音。
要是新蜡真能扛住,我就写封道歉信给地球,顺便把旧衣服寄去回收,让它在别的肩膀继续站成盔甲。
说到底,我们养的不是蜡,是记忆;扛的不是雨,是日子。
只要最后一道褶子里还藏着狼狈又鲜活的自己,管它植物还是石油,轻或重,这件夹克就永远值回票价。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铠甲勇士帅哥套装(男子买的油蜡夹克硬得像密封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