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又偷偷升级了。
”
刷到这条弹幕时,她刚在《模仿犯》里用一句“新闻不是童话”把凶手问得哑口无言。
镜头切近,眼角细纹没P,气场却像刀片——观众才反应过来:当年那个被容嬷嬷扎哭的紫薇,早把“柔弱”两个字撕了。
很多人对她的记忆停在1998,其实她最狠的转型发生在40岁以后。
2019年,台偶市场快咽气,她偏砸下2.5亿新台币拍《华灯初上》,请《血观音》摄影班底,单集成本1500万,烧到投资方心里滴血。
别人劝她“网剧别拍那么贵”,她回一句“女人故事值得电影规格”。
结果这部剧拿下亚洲内容大奖,Netflix一口气买全球版权,豆瓣8.1分,广告溢价能力比同行高37%——数据冷冰冰,却证明“女性题材≠小打小闹”。
拍《模仿犯》更疯。
为了演好新闻主播,她真去电视台实习两周,每天凌晨四点跟社会组开选题会,学提词器、练口播速度,回家继续对镜背台词。
剧组人说她“像准备高考”,她笑:“以前靠脸吃饭,现在靠脑子还债。
”剧上线三连冠,金钟入围6项,她把奖状截图发群里,配文:“老了,还能打。
”
台前过瘾,幕后更猛。
她当制作人有个怪癖:剧本围读必须空出一天“女生专场”,男演员靠边站,让女演员先聊透角色逻辑。
杨谨华爆料,拍《华灯》时林心如直接改剧本,把“陪酒小姐被客人打死”的原结局改成“小姐反杀,全员串供”——“观众看女人惨叫看三十年了,我想让她们赢一次。
”
赢的不止收视率。
贵州山里的女教师也因为她支棱起来。
去年“心如慈善基金”搞了个“1+1+1”实验:一个艺人+一所高校+一所乡村学校,锁定“女教师”群体。
首期500万,建10间爱心书屋,287名乡村女教师拿到心理学培训证书。
她自己去讲第一课,把当年被网暴“扎小人”的黑图拿出来当PPT,“我都被骂成那样还能爬起来,你们别被几个熊孩子气哭。
”底下老师哄笑,笑着笑着眼眶红了。
有人算过,她出道28年,平均每年只拍1.2部戏,产量低到被批“过气”。
可她把空出来的时间全拿去试错:当制片、搞发行、跑山里做公益,一路像打怪攒装备。
如今48岁,别人愁没戏拍,她愁项目太多排不开——手上握着四部女性题材剧本,两部悬疑一部职场一部年代,全是她公司主控,预算一部比一部高。
被问“女演员的中年危机”,她翻白眼:“危机个鬼,明明是观众看腻套路,不是看腻我们。
”说完补一句,“真慌的时候,我就去剪片,剪到凌晨三点,哪有时间焦虑。
”
所以别再问“林心如怎么还不老”,她根本没空老。
她把皱纹留在镜头里,把野心藏在片尾字幕——那里写着:出品人 林心如。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电台实习女主播攻略(在光影流转中操寻女性力量)》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