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伴随我们东莞人成长的老手艺、老宝贝
你还记得多少呢?
一、望牛墩七夕贡案


你还记得小时候过七夕节的情形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传说到了午夜,织女会带着6位姐姐踏过鹊桥,下凡到人间,来到贡案最漂亮的祠堂,与牛郎相会。因此,七月初六夜,村里的姑娘们都会忙着准备摆放在祠堂贡案上的贡品。而少女、少妇们则通过制作贡案展示自己的心灵手巧,从而受到青睐,以寻得好姻缘。但现在会制作“七夕贡案”的人越来越少了,如今制作七夕贡案的主力,是村中的老一辈。
二、龙凤褂


龙凤褂自古以来是东莞迎亲嫁娶时新娘子必穿的传统服饰。在东莞,最早形成龙凤褂绣场的地方,当属石龙,再就是石排和企石。
三、麒麟制作


小时候过春节可热闹了,从正月初一夜晚开始,麒麟队进到每户人家的堂屋去贺新年,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震天,麒麟队的后面还跟着长长一队看热闹的小孩和女人。
四、渔家织网


“打鱼踏着夕阳而归,织网趁着月色而就。”旧时渔民的生活写照,如今还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
五、石龙红漆描花传统木屐


旧时东莞街头,处处可以听到大人小孩穿着木屐的踢踏声,老一辈东莞人曾伴着这声音长大。过去,寓意步步高升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还是东莞人办喜事必不可少的好“意头”。
六、石龙新昌鼓

东莞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传统,祭祀、喜宴、粤剧演出、新店开张、甚至渔家打鱼,几乎所有重大场合都需要鼓。鼓的传统制作工艺繁琐、周期长,一般经过鼓桶制作、鼓膜制作、蒙鼓皮、涂漆上色等四大程序。
六、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的产生和风行,与我们东莞的民俗风情有关,茶山公仔多取材于历史、神话人物,主要包括“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夜战马超”、“牛郎织女”以及民间传说如“天姬送子”、“状元及第”、“醒狮迎春”、“福禄寿”等。
七、桥头凉帽制作


在东莞,妇女们都喜欢戴一种很别致的竹帽——凉帽,这个小伙伴们应该见过吧?
八、千角灯、花灯

千角灯,是东莞市特有的一种花灯。在东莞,凡添了男丁的人家,都会在男丁诞生后的开春时节(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灯会。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寓意“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

▲更多攻略欢迎关注微信:dg52dg
▲生活情报、网友爆料、美食地图、街头巷尾,走遍莞城!
▲东莞生活:dg52dg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梦幻天姬语音怎么发送(东莞人的老手艺)》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