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是与荷兰息息相关的“郁金香泡沫”,后两场几乎同时期出现,一场是与英国相关的“南海泡沫”,另一场则是与法国相关的“密西西比泡沫”。
从郁金香到比特币,泡沫的形式在变,人性的贪婪未变。投资者需在叙事狂欢中保持清醒:当狂热盖过价值,泡沫终将破裂;唯有锚定真实需求的创新,才能穿越周期。
荷兰——郁金香泡沫尼德兰低地约有四分之一的地区处于海平面以下,这种地理决定了发展农业是不合适的。
处于尼德兰低地西北一带的今荷兰更是如此,但是荷兰看着眼前的大海不能搞农业,那只能到海上碰碰运气,先试试搞渔业。
正好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加东格陵兰寒流交汇于北海,形成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
荷兰人在一众竞争对手中凭借优秀的保存技术脱颖而出,
开始往欧洲各国贩卖鱼,回程又加购各国各地特产在沿线及本土售卖,
海上贸易不仅赚的第一桶金,同时其航运、造船、渔业、商贸都得到长足发展。
荷兰人真正崛起是经过尼德兰革命赶走西班牙人,第一个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建立荷兰共和国,
当时的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才是世界霸主,在尼德兰革命还未最终胜利的时候,
荷兰人已经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想要插入两牙分一杯羹,
但公司初立钱从哪来找有钱人融资难,只能选择普通百姓手中那点钱支持自己,故世界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诞生,凭借这个公司以及各种金融创新。
荷兰人凭借东印度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加上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一帮有钱没地花金融理念又初创,两者相碰最后带来的就是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的美加上生长周期长这不妥妥的奢侈品,一帮大佬就盯向了它来炫耀自己身份财富,给郁金香提了一波身价。
紧接着投机者就来了,他们发现单纯倒手转卖郁金香就能赚到高额差价,他们开始不断倒腾。
他们倒腾不要紧关键是他们把所有人都拉了进来,从开始倒腾郁金香球茎到建立专门的郁金香证券交易所。
一切从种花开始,郁金香超长的生长周期给了投机者机会,他们与花农签订合同购买郁金香,
但是不等到郁金香开花,他们直接将合同以高价出售,等合同到期郁金香开花完成交易看似好像没问题,不过这个合同性质已经变了,
拿它到交易所开始就疯狂了,持有他的人看到市场上的郁金香价格上涨,他也等不到花开再次转手,买进卖出所有人都陷入这场狂欢,买合同卖合同赚差价而实际的郁金香反倒不重要了。
整个郁金香的价格在这场狂欢中不断创新高,真的是离离原上谱泡沫破裂终究还是来了。
1637年2月4日大量抛售突然出现,市场从一时迷茫到迅速恐慌,接着就是崩溃,所有人都在出手价格狂跌不止,越来越多人明白一朵不管多美的郁金香也难以匹的上如此的天价。
荷兰人全体搞起来的郁金香热潮退去,成千上万的人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投入郁金香的钱打了水漂,而这些本应用在造船、渔业、商业贸易、生活上的资金没有了,荷兰经济开始极速下滑。
英国在17世纪后期开始崛起取代了荷兰,不过英国取代荷兰并走向更加辉煌的原因是多样且复杂的。
这个南海不是今天我们认知的南海,这个南海是指当初南美洲那一块地。
最开始和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有点关联,西班牙国王没有后代子嗣,
法国的王室刚好有西班牙王室这边的部分血脉,法国这边就给西班牙这边推举了新的王位继承人,
但是同样有血脉的奥地利这边不同意了,
咱俩都有血脉关系况且我还比你更亲近,我也要推我的人到西班牙继承王位,法国与奥地利为此打了起来。
法国的势力本来就很强盛了,如果任凭法国击败奥地利拿下西班牙,
那欧洲哪还有英国什么事,所以英国直接出面支持奥地利并对法作战。
打着打着钱是越打越少英国开始为钱发愁开始琢磨搞钱,
最后就想出一招向百姓借钱,然后给百姓打欠条,到期国家给百姓还本付息,即国债。
不过政府本就是借钱打仗花费,英国政府大手笔借钱还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南海初次登台,那会人们都认为南美洲遍地都是金银,都想去赚钱,
但是这地方还被西班牙控制着,西班牙允许英国人来做生意,
英国政府就此牵头拉大佬搞南海公司且特批只允许南海公司前往南美洲进行贸易,而南海公司的回报就是购买国债,
这样英国政府手中有了钱,南海公司拿到南美洲独家贸易权两全其美。
然而结果是西班牙每年只允许三艘船前往南美洲贸易,最后英国与西班牙更是摩擦不断,南海公司没有挣到钱,手中只剩下特许权拿得出手,
这个特许权就是最好的本金,他们开始以南海公司特许贸易忽悠老百姓投资入股,国债换股票多多益善,
就这样南海公司不仅获得资金,还拿到大量国债,毕竟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看来股票收益远大于国债的,此举还使其股价攀升,南海公司就这样将不值钱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国债这些优质资产。
而英国政府则得到南海公司承诺,收回得国债利息将成比例降低,缓解英国政府资金压力,同时还获得一笔不菲现金缓解财政压力。
南海公司这种炒个概念就能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一下就入了大家的眼。
市场上很快就出现大批类似玩法的公司,就炒概念发股票忽悠人购买,大环境如此各种忽悠下每个股大家都看好,整个市场都上涨市场陷入疯狂,
这种无序疯狂的股市发展,英国政府坐不住了,这要是不管理经济、金融这些得崩溃了。
1720年“泡沫法案”出台,一盆凉水浇下去大家冷静了,
开始关注自己投资购买的股票到底是什么情况,紧接着就是股票狂抛,股价“跌跌不休”又是一场千万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这场风波使英国民众对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保持怀疑,直到百年时间才得以消化。
法国这场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得南海泡沫基本同时发生,密西西比泡沫主要和属于法国殖民地得密西西比河相关。
我们直到前面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法国与英国、奥地利等打的火热,这之前作为法国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已经在欧洲打了大半辈子仗了。
打仗费钱享受同样费钱,法国成为欧洲一霸国库却见底(和汉武帝时期还挺像),和英国一样想办法搞钱,目光也盯向老百姓,发国债,法国本身作为封建王国尤其在路易十四统治下,重税也是一种手段。
老百姓口袋的钱越来越少,市场上流通的钱同样越来越少,结果就出现整个国家缺货币而形成通缩,以金银为货币的政府头痛了,这金银又不能凭空出现。
自己手中的金银也花的差不多了,干脆成立个银行印纸币这问题不就解决了,通用银行成立。
法国政府承诺大家随时可以用纸币换黄金,而且期限是只要国家在那就能一直换,大家开始接受纸币。
法国政府开始大力印纸币,一边用纸币搞经济建设投资基建等,一边用纸币完成对老百姓手中金银的转换,政府手中掌握了黄金等。
正常来说这些黄金应该作为储备稳定货币,但法国政府可不这么想他们一边潇洒一边还债,黄金存储不够了,如何搞。
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一样想到开公司,这不是黄金不够吗,那就开一个公司专门搞黄金,首先又是美洲这个传闻遍地黄金的地方,这次是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
这块地属于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政府成立密西西比公司给它特权专门对接美洲业务,事情到这里还算沾一点靠谱的边,能赚来黄金或者挖到黄金都行。
可是这样那还会有密西西比泡沫,法国政府搞起了骚操作发股票,同样是可以用国债换股票,似曾相识英国政府南海公司也是这么搞得。
不过法国政府搞得更早而且失败了,英国政府觉得自己要比法国政府厉害,觉得法国搞不成的事情我们英国肯定能搞成,英国南海计划就再步后尘了。
说回法国这边,国债收益看着明显低于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收益,老百姓把手中的国债就那么换了,法国政府国债压力减轻,密西西比公司获得优质资产且股票上涨,老百姓眼看着不断暴涨的股票也是乐开了花。
整个法国上下一片热闹,人们不断投钱,市场的钱进入股市流通减少,法国政府就加紧印钱循环开始。
就这个操作密西西比的股票想不涨都难,一波持续13个月的暴涨,循环下来法国通货膨胀了。
1720年5月泡沫破碎,始于孔蒂亲王用纸币兑换金属货币,其他投机者也开始兑换金属货币。
挤兑爆发法国股市迎来连续13个月的暴跌,法国经济受到重创,又是千万人一贫如洗。
不同于郁金香泡沫多属于民间操作,密西西比泡沫则带了官方色彩,密西西比公司就是个皮包。
虽然法国诞生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仅仅数年从金属货币本位制转向信用货币,但结果却是法国经济陷入萧条,经济与金融混乱持续多年。
当狂热盖过价值,再绚烂的泡沫也逃不过破碎的宿命。
#历史##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三国创世纪纪(资本主义初期三国荷兰英国法国各自命定的泡沫盛宴)》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