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某个瞬间,被一件古老的事物深深吸引,仿佛能透过它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我便是如此,第一次见到九龙壁时,就被它深深震撼了。那栩栩如生的九条巨龙,仿佛随时都会破壁而出,带我穿越时空,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九龙壁,这座闻名遐迩的艺术瑰宝,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身世?它又承载着古人怎样的智慧与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九龙壁神秘的面纱,探寻它背后的历史密码。
九龙壁的前世今生九龙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它最初是作为宫殿、王府等建筑前的照壁而存在。在古代建筑中,照壁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仅能够遮挡视线,给建筑增添一份神秘感,还具有一定的风水意义,被认为可以阻挡邪气,保护宅第的安宁。而以九龙为装饰的照壁,更是将这种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了等级最高的建筑装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九龙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九条龙的组合,更是寓意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象征意义,使得九龙壁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成为了皇家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现存的九龙壁数量并不多,但每一座都堪称艺术珍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同九龙壁、故宫九龙壁和北海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为明代太祖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 年)。它是中国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九龙壁,比北京北海九龙壁约长一倍,建造时间早 300 年,比故宫九龙壁长 1/3、早 400 年,被誉为 “九龙壁之首”。壁上的九条巨龙形态各异,或腾云驾雾,或俯瞰大地,每一条龙都仿佛拥有生命,在壁面上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传奇。
故宫九龙壁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皇极门外,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这座九龙壁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上大同九龙壁,但它的工艺却更加精湛。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九条龙采用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 20 厘米,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感,仿佛随时都会破壁而出。
北海九龙壁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是一座仿木结构彩色琉璃砖影壁,也是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一处双面影壁。它的正反两面都雕刻着九条巨龙,共计 18 条龙。这些龙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身上的鳞片都在闪烁着光芒。无论是从正面还是背面看,北海九龙壁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这些九龙壁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座九龙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与九龙壁本身相互交融,为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价值。
大同九龙壁:岁月雕琢的王者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古老街巷中,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九龙壁,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座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 年)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前的照壁。
说起这座九龙壁的建造,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朱桂曾与夫人徐氏到北京观赏朱棣宫中的九龙壁,被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所震撼。回到大同时,徐氏便提议朱桂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九龙壁,而且要比皇宫里的更加宏伟。于是,朱桂便下令建造了这座大同九龙壁。当然,这只是传说,其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它无疑为九龙壁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大同九龙壁坐南朝北,南北长 38.6 米,东西宽 64.5 米,壁长 45.5 米,高 8 米,厚 2 米,占地面积 2490 平方米 ,是中国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九龙壁。它的下部为琉璃贴面须弥基座,高 2.09 米,束腰部分雕刻着狮、象、麒麟、鹿、飞马等动物图案,寓意着万物臣服。壁身正面雕刻着九条巨龙,它们在云海波涛中翻腾跳跃,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九条龙均为四爪龙,虽然比故宫九龙壁和北海九龙壁上的五爪龙低了一个等级,但依然难掩其雄浑苍劲的气势。
九龙壁的壁面全部用 426 块黄、绿、白、赭、紫、蓝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色彩斑斓,瑰丽无比。顶部为仿木构庑殿顶,檐上勾滴、瓦垄、脊兽、戗兽俱全,正脊上雕刻着行龙、莲花等图案,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壁前有一长方形倒影池,长 35 米,宽 4.75 米,中有双孔石桥,四周设石栏杆,望柱上石雕石榴、动物等。每当阳光照耀,飞龙倒映水中,水动龙游,仿佛一幅灵动的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融合。
明朝末年,代王府历经战乱被焚毁,唯有九龙壁奇迹般地幸存下来,成为代王府辉煌的唯一见证。此后,它又历经多次修缮,才得以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今,大同九龙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宫九龙壁:宫墙下的隐秘故事故宫九龙壁,这座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的艺术瑰宝,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 ,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的杰作。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养老所建的宫殿,而九龙壁就矗立在皇极门之前,宛如一道守护的屏障,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关于故宫九龙壁的建造,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乾隆皇帝对北海九龙壁喜爱有加,便下令工匠仿照其样式,在皇极门外修建一座九龙壁。工匠们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精心设计,严格选材,力求打造出一座完美的九龙壁。然而,在烧制琉璃瓦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马德春,带领着众人烧制琉璃瓦。他有着十几年的烧制经验,对琉璃瓦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烧制工作原本进行得有条不紊。但就在即将完成时,一位小工匠在搬运琉璃瓦时,不小心将一块琉璃瓦摔碎了。这可急坏了众人,因为烧制琉璃瓦的过程极为复杂,对原材料和温度的把控要求极高,此时重新烧制,时间根本来不及,而耽误了工期,可是杀头的大罪。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马德春急中生智,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块楠木,凭借着自己精湛的雕刻技艺,连夜雕刻出一块与摔碎的琉璃瓦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的木片,然后又给木片涂上白色的油漆,使其看起来与琉璃瓦无异。第二天,他将这块木片镶嵌在了九龙壁上,成功地瞒过了众人的眼睛。
乾隆皇帝前来验收时,被九龙壁的雄伟壮观和精美绝伦所震撼,对工匠们的手艺赞不绝口,丝毫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此后,这个秘密一直被隐藏了起来,直到民国时期,由于岁月的侵蚀,木头上的油漆逐渐剥落,人们才发现了这块用楠木替代的琉璃瓦 ,不禁为马德春的机智和高超技艺所折服。
故宫九龙壁长 29.4 米,高 3.5 米,厚 0.45 米 ,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体现了皇家建筑的庄重与典雅。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给人以坚实稳定之感。
壁上的九条龙采用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 20 厘米 ,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感。它们形态各异,或升腾飞舞,或盘旋嬉戏,或张牙舞爪,每一条龙都栩栩如生,仿佛拥有生命一般。正龙黄色居中,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凛,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降龙,它们相互呼应,追逐着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姿态矫健,争夺之势活灵活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除了九条大龙,九龙壁的正脊和戗脊上也装饰着龙的图案,在数目上同样暗合九五之数。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 “九龙” 分置于 5 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 9 龙,中央坐龙,两侧各 4 条行龙;两端戗脊以行龙直达檐角,不饰走兽。檐下斗栱之间用 45 块龙纹垫栱板,而壁面共用 270 个塑块 ,这些数字都与 “九五” 之数相关,寓意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天子的尊贵地位。
故宫九龙壁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清朝的繁荣与辉煌,也反映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如今,它静静地矗立在故宫的一角,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故宫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们在欣赏它的美丽与壮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北海九龙壁:双面传奇与奇妙传说北海九龙壁,这座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北岸澄观堂东北的艺术瑰宝,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 ,是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的双面九龙壁。它高 5.96 米,厚 1.6 米,长 25.52 米 ,宛如一座神秘的艺术殿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
北海九龙壁的建造,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1751 年,乾隆皇帝首次下江南,江南地区的寺庙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建于宋代的杭州净慈寺罗汉堂,更是让乾隆皇帝流连忘返。五年后,乾隆皇帝下令在北海西天梵境的西边修建罗汉堂,并在山门前建造了这座九龙壁。最初,九龙壁是为了守护皇家园林大西天经场而建,大西天经场是皇家珍藏《大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活字雕版的圣地,也是举行佛事的庄严场所。乾隆皇帝对其极为重视,特命建造九龙壁,并请来藏传佛教高僧开光,希望九条神龙能庇佑经场,为江山社稷祈福。
然而,命运似乎和这座九龙壁开了个玩笑。1758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尚未完工的罗汉堂及后部殿宇全部焚毁。此后,北海罗汉堂再未重建,而是改建成了一座七间歇山顶大殿,名为 “大圆镜智宝殿”,后院则建有四十三间转角库房,用于存放《大藏经》经板。于是,原本为罗汉堂建造的九龙壁,就这样成为了 “大圆镜智宝殿” 的影壁。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圆镜智宝殿受到严重破坏。1919 年,大圆镜智宝殿又遭遇一次火灾,整座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只留存下了真谛门与九龙壁。岁月流转,如今的游客们,大多将九龙壁当作一座单体建筑来欣赏,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那段曲折的历史。
北海九龙壁的双面九龙浮雕,堪称鬼斧神工。正面与背面,各有九条巨龙,它们或昂首怒目,或回首凝视,或腾飞于云雾,或嬉戏于波涛,每一条龙的姿态都独一无二,龙鳍灵动,龙爪刚劲,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栩栩如生的巨龙,竟然是由 424 块彩色琉璃砖镶嵌而成。在没有现代精密仪器的古代,工匠们凭借着精湛技艺与超凡智慧,让每一块琉璃严丝合缝,共同勾勒出这气势恢宏的画面。
色彩,是北海九龙壁的又一魅力所在。黄、紫、白、蓝、红、绿、青,七种色彩相互交织,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色彩依旧鲜艳夺目,仿佛时间在它面前也放慢了脚步。这些色彩不仅为九龙壁增添了华丽质感,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象征着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除了九龙浮雕,九龙壁上还有 600 多条形态各异的小龙隐匿在正脊、垂脊、筒瓦之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神秘的龙的世界。每一条龙都是工匠们精心雕琢的杰作,凝聚着古代艺人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关于北海九龙壁,还流传着许多神秘而有趣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与九龙壁的开光有关。据唐鲁孙在专著《南北看》中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的一天,一位高僧给九龙壁开光,当时九龙壁前佛光普照,高僧坐在前面摆放着香案、香炉的黄蒲团之上,周围围着数百人,显得十分庄严。在开光的过程中,天空布满了祥云和晚霞,有个好动的小孩子无意中把手绢扔向第九条龙的头部,这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大家看到第九条龙忽然有了灵性,龙眼、龙须都动了起来,把手绢吸着不放,仿佛要从壁上飞下来。这个传说虽然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个传说,则与九龙壁的修复有关。据说,九龙壁曾经遭遇过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使九龙壁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乾隆年间,皇帝下令修补九龙壁。可偌大的一个龙壁,修补起来谈何容易,必须请技术最高明的工匠才能完成。最后,一个名叫马德春的工匠被选中了。马德春拥有几十年的烧制琉璃瓦经验,可谓技术高超、经验丰富。修补工程很快就开工了。在进行修补之前,马德春反复地向工人师傅们叮嘱烧制彩色琉璃瓦时一定要注意火候的掌握。在马德春的辛苦指导下,足足烧制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把需要的琉璃瓦给烧制成了。
安装的日子到了,正当大家都忙着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脆响,把众人吓了一跳,马德春更是被吓坏了。他赶紧循声赶来,只见地上零零散散地堆着一些琉璃瓦碎片,原来是一个小工匠在搬琉璃瓦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了,把几片琉璃瓦给弄碎了。马德春忙先安抚了众人,低声对他们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众工匠忙点头称是。马德春回到家里,心里紧张得直冒冷汗,这可怎么办呢?重新烧制琉璃瓦已经来不及了,但又承担不起延误工期的罪名,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要交工了,他把心一横,就这样等死还不如闯一闯碰碰运气。
连着几天,马德春茶不思饭不想,谁也不见,只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里,悄无声地偷偷制作 “琉璃瓦”。原来,他用了两天两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块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条龙,并在乾隆前往观看的前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装上。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可就是灭九族的欺君之罪呀!九龙壁的修补工程完毕后,乾隆领着众大臣来看新修的九龙壁。走近看,只见那些龙栩栩如生、熠熠生辉,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
乾隆走到壁前,仔细欣赏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龙,从东到西,一条龙一条龙地看,止不住地赞叹修补工艺的卓绝。跟在人群后面的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头上冒着汗,腿有些发软。乾隆来回看了几遍,真是打从心眼里喜欢,赏了马德春许多金银财宝。待乾隆走后,马德春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心想这真是太惊险了,差点连身家性命都赔了进去,还好皇帝没有发现什么纰漏。如今,在北海九龙壁上,从东边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有一块琉璃瓦据说就是当年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它也成为了这段传奇故事的见证。
北海九龙壁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封建王朝,龙是皇帝的专属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北海九龙壁上的九龙,便是皇家威严与尊贵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封建皇权的视觉化表达,时刻提醒着人们皇家的统治地位。同时,由于其所处的大西天经场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九龙壁也被赋予了宗教意义。在佛教文化中,龙是护法神的象征,具有强大的守护力量。九龙壁的存在,既体现了皇家对佛教的尊崇,也表达了借助神龙之力护佑佛法、庇佑国家的美好祈愿。
龙影流转,传承不息九龙壁,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艺术丰碑,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每一处雕刻、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从大同九龙壁的雄浑大气,到故宫九龙壁的精致典雅,再到北海九龙壁的神秘奇幻,每一座九龙壁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龙文化的生动体现。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始终贯穿于九龙壁的历史与传说之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的纽带。
然而,岁月的侵蚀、自然的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都给九龙壁的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不能让这些历史的瑰宝在时光的长河中逐渐消逝,保护九龙壁,传承龙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走进九龙壁,聆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魅力,传承它的精神。让这九条巨龙,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翱翔,守护着我们的文化家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全新龙影帝王版本传奇(九龙壁跨越时空的龙影传奇)》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