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开始之后,中方谈判席上出现了一名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的步兵连长。
这位步兵连长为什么会出现在谈判现场?由此引起了各方瞩目。原因是在第四次战役后期,美海军陆战队的一次被我军挫败的进攻作战,就是这名步兵连长带着他的连队,阻击了美军一个陆战队团连续4天的进攻,粉碎了美军全线反攻企图。当时国外媒体从军事上高度评价了志愿军这场防御战,称之为“敦刻尔克”式阻击。
停战谈判开始后,美方说起了这场仗,坚决不相信这只是由我一个步兵连打出来的,于是,该连连长就出现在了谈判场上。
板门店谈判,老照片
一连的任务1951年4月9日,朝鲜北汉江东面的华川鹰峰山北228.4高地上。
39军115师344团一营一连连长赵志立一大早就上了阵地前沿,在瞭望哨点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对面山头上的敌情。
远远望去,只见漫山遍野一队队敌步兵、与各式装载着火炮与重机枪的车辆正在展开中。当面之敌为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3团,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即将对一连的阵地发起进攻。
一连驻守的288.4高地东面紧靠华川湖,西临北汉江,北面有华川湖水库大水闸,从春川到华川的公路从高地南面下方一个狭长地段中穿过,两侧地形崎岖险要、地势北高南低,利于防守。只要卡住了高地,敌人向北进攻但道路就被掐断了。
这时,第四次战役已经进入了运动防御阶段。运动防御:就是部队在撤退途中层层布防、交替阻击,迟滞敌人进攻,为我后方兵力展开赢取时间。
我大部队已经撤至北汉江,团首长交给一连的任务是:要像钉子一样扎着288.4高地上,阻挡住美军的攻击通路,以掩护军主力完成三线防御准备。
赵志立今年刚满22岁,这名年轻的连长,却是已经打过无数次硬仗的老步兵,他是在3月下旬带着连队进驻288.4高地的。
当大部队再次北撤时,团长徐鹏在高地上交代任务,对赵志立这样说道:“我军全军撤到北汉江之后,这个高地就留你们一个连坚守。你们一连就是军的最前沿,但你们左边还有二连,右边是二营,我们全团作你们的后盾,战斗打响后还有炮兵的支援。然而,你们也要做好战士们的动员,告诉全连要有孤军作战、准备与敌人血找到底的决心!”
与拥有飞机重炮坦克的敌军比,我军的团炮兵火力也是极为有限的,一个仅有步兵武器的连队,要牢牢守卫这块突出的高地,阻击敌人一个团,这注定是一场敌我兵力、火力对比悬殊的残酷战斗。
但是一连长赵志立和指导员林彦荣在受领任务时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回答道:“我们一连保证完成任务,人在阵地在!”
防御工事“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一场山地防御战,需要构筑起什么样的工事?
步兵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要在优势火力之敌进攻下守得住阵地,土工作业是重中之重,必须一丝不苟的把防御工事做好。
在向北进犯的敌军抵达之前,赵志立和指导员林彦荣一直在组织全连一停不停的构筑着工事。
经过前三次战役,一连打得只剩下几十人了。受领288.4高地守卫任何后,上级为连队补充了从友军抽调来的80多名老战士。兵力充足了,但是出国作战近半年来,部队长时间处于连续行军打仗中,人员疲劳,一线后勤物资保障困难,许多战士因为营养不足而得了夜盲症,黑夜里看不清,走路还得需要有人扯着走。
营养不足,身体疲惫,但是连队在战场上劲头却丝毫不减。
3月的朝鲜,山林间阴冷刺骨。大家都明白坚固工事对防御战斗的重要性,人人咬着牙,抡起了镐头铁锹,在呼啸的寒风中挥汗如雨,每天土工作业14小时,按照打一场恶战的要求和标准,构筑起了一道道防御工事。
战壕是按照地形、兵力部署的要求,每个班都挖了两道战壕。
防炮掩蔽部均选择在山的暗部、炮弹不易直接命中的地方,挖深超过4米,一般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摧毁。
阵地前沿均构筑一至两个暗火力点和地堡。在地势较为暴露的地段,都构筑了暗壕盖沟。
在构筑工事同时,分出一部人手把前沿阵地下的公路一段一段的破坏掉。破坏道路长度200多米。而这些被破坏的公路地段,都在一连火力控制范围之内。
经过十几天作业,全连共构筑了堑壕1800多米、暗壕400多米、各种射击工事250多个、暗地堡11个、各种防炮掩蔽部 30多个。地堡、掩蔽和掩壕上方均用5-7层大圆木和厚度过1米的积土覆盖,连部和各排、班之间以交通壕相连接,构成了支撑式的环形防御阵地。
阵地防御正面,还挖了三段崖蔽,长达800多米,主要用于阻止敌人坦克进攻。
同时,赵志立连长还勘察了附近地形,在靠近华川湖处,有5个能登陆的地段,都一一加以了破坏,使敌人的水陆两用车辆无法顺利上岸。
经过连续多日作业,连队完成了防御构工,一切战斗准备就绪。
就在敌军抵达的前一天,向北汉江撒退的友军343团路过一连阵地,团长王扶之看了一连的防御部署,鼓励赵志立说:“小赵啊!我们在这里没丢一人一地,现在就要看你们的了。我们过江后就等待你们胜利的好消息了。”
这一句话,深深地铭记在赵志立这名年轻的步兵连长心头。
第一天的战斗4月9日,敌军来了。赵志立从观察哨位下来后,命令全连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敌人是号称为精锐中的精锐、战功赫赫的美海军陆战队1师,轻重武器齐全、火力充足。要守住阵地,怎么打法,如何在第一击就打掉敌人的气焰,至关重要。
赵志立和指导员林彦荣分头下到了一排和二排的前沿阵地,检查部队的战斗准备情况。
在二排五班阵地上,赵志立察看了工事射击位置,弹药准备与火力部署。他问五班长王文海:“敌人上来了,你准备怎样打法?”
王文海胸有成竹的回答说:“连长,你看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把敌人放近了再开火,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把敌人放进50米内,集中火力突然开火,力争在第一击就给予敌最大杀伤,以打掉敌步兵的进攻勇气。这是部队在战场上经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经验。
五班长英勇善战,是连里的战斗骨干,赵志立对王文海的五班非常放心。他对战士们说道:“同志们!你们五班阵地是全连的关键,绝不能让敌人上来一步!”
“连长,放心吧!我们不会给全连抹黑的!”已经历了近五个月连续作战,部队虽然很疲劳,但是战士们仍然斗志昂扬,打仗都嗷嗷叫。
赵志立回到连主阵地上,用望远镜继续观察敌人,看见敌人正从对面山上开始向友邻的二连阵地机动。
等到下午2时,敌人出动了一个排规模的兵力,几十名敌步兵越过了公路,散开了队形,开始了对一连阵地方向的试探性进攻。
由于我军阵地做得隐蔽,敌军大概也摸不准山上有没有什么情况,于是也没有过多的炮火准备,一群步兵直接就爬着山坡上来了。
这本来是一个把敌人放近了集火歼灭的好机会。但是战场往往有意外,没有想到的是配调给一排的重机枪竟然提前开火了。
赵志立在连指挥所阵地上,从望远镜里看见了“哒哒哒……”重机枪弹道下,5、6个敌兵被打翻在地,其余几十名敌人连滚带爬地逃下也山,他气得一拳捶在了战壕上,嘴里自言自语地说道:“怎么搞的!为啥提前开了火?”
敌人的试探进攻退回去以后,他们的大炮就开火了。一群群炮弹呼啸而来,落在了山头上,炸得土崩石裂。与美军这么多仗打下来,一连的战士们早就有准备了,在炮击之前,就撤出了前沿,进入了坚固的避炮掩蔽部内。
敌炮火断断续续,一直到了下午3时,炮击才停止,敌人再次出动步兵发起了进攻。但这次换了攻击方向,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沿着山脊向二排阵地攻了过来。
二排长在敌炮火刚停之时,就带着部队从掩蔽部进入了射击阵地,他一看敌人上来了,立即下令,让各班隐蔽好,沉住气,等命令再集中开火。
战士们枪上膛、关了保险,手榴弹旋开后盖、捅出拉火环,屏息以待。直到敌兵接近到了几十米内,二排的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齐发,密集的弹雨泼出,当场就打倒了几十个敌人。
山脊上没有多少可隐蔽之处,攻上来的敌军步兵在二排的火力打击下,惊呼、尖叫、伤兵的哀嚎与枪声交织,响成了一片、乱作了一团。战斗持续了大约半小时许,敌人抛弃了阵亡者,拖着伤员撤下去了。二排战士们目测了一下,仅在阵地壕沟前方,被遗弃的敌尸有20多具。
二排这一仗打得漂亮,但是根据经验,美军大规模炮火报复马上又要来了。赵志立命令全连除观察员外,其余人员全部离开前沿,分散进入掩蔽部隐蔽起来。
下午4时,敌人飞机来轰炸了,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把整个山头都变成了一片火海。轰炸过后,马上就是大炮轰击,轰炸和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之久,整个山头被炸得仿佛在颤动着。
敌军用如此猛烈的火力朝着山头上倾泄了一番之后,大概是觉得山上再也不可能存在有生力量了,于是再次出动了步兵。这一次规模更大,大约有两个连兵力从两个方向,分别向我一、二排阵地发起了攻击。
守在288.4高地上的只有一连,但是上级决不是让一连孤军作战。当敌人这次大规模进攻发起时,团属炮兵的火力支援及时来到了。在战士们的观察通报下,一连串重迫击炮弹落在了正在进攻的敌军队形中,炮打得很准,向一、二排进攻的敌人两个连,几乎是还在半路上就分别被打散了。
288.4高地位置重要,军首长也十分关注着344团一连在288.4高地上的这场战斗。战斗进行时,吴信泉军长几次用无线电话向115师王良太师长和344团徐鹏团长询问战斗发展的情况。后来,军长还把电话直接打到了一连阵地上,和赵志立连长通了话。
鉴于美军的空中和地面重炮火力凶猛,军长在电话里特别指示赵志立:要注意防炮,敌人轰炸炮击时要把部队分散隐蔽起来,只在前沿阵地上留一两个火力点。当听到赵志立报告说“军长,我们就是按这个指示要求办的,照这个办法,今天已经连续打退了敌人的6次进攻”,军长非常高兴,表扬并鼓励了一连:“你们打得好!”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敌人一般不打夜战,战斗暂时停止了。连队统计了白天战果,毙伤敌人100多名。
因为一连在战前的工事构筑做得好,虽然敌人火力猛烈,但是伤亡并不是很大。守住阵地,坚固的工事尤其重要,赵志立和指导员林彦荣断定,明天敌人将有更大规模的进攻,马上组织全连克服激战之后的疲劳,星夜加修加固工事,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在抢修加固工事的同时,副指导员立即组织卫生员等人,把牺性的烈土遗体和重伤员送往后方;白天激战时,敌军在我阵地前丢下了大量的尸体与武器,三排副排长高明学带着一个班,趁着黑夜掩护前出打扫战场,以战养战,把收集到的枪支弹药分配补充到了各排各班。
天黑后,上级也给288.4高地送上来了弹药物资,为了给战士们补充体力,团里还送来了白面大米和一筐鲜鱼。随着战线回向北边,部队后勤线变短,补给稍得改善了。
炊事班立即把米、面、鱼下锅,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班长李长和亲自挑着上了阵地。战士们吃上了热饭热菜,都兴高采烈的,一身的疲乏仿佛一下就全消了。
晚饭后,赵志立连长和指导员召集了支部委员们,开了一个战斗总结会,分析了一天战斗经验和教训。肯定了这一天的战斗,上来就给敌人来了个下马威,提出给一排二班和二排五班请功。但是严肃批评了一排重机枪手过早地暴露了阵地,没有大量杀伤敌人……
会后,连队支委们回到各班排,安排好阵地警戒,督促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准备粉碎敌人明天将发起的进攻。
第二天4月10日,8时。
早晨的雾气还未消散,敌人就开始行动了。警戒哨位上的战士报告了敌情,赵志立连长立即跑出掩蔽部,用望远镜观察了起来。
只见山下密密麻麻,好几百人,都是穿着花花绿绿色作战服的敌陆战队,正在向着一道山梁运动。敌军这是出动了一个营的兵力,企图利用山梁隐蔽地向一连阵地接近,而攻击方向主要指向二排五班的阵地。
但是,敌军进攻之前,一定会有大规模炮火准备。赵志立命令继续保持少量人员警戒观察,而部队暂缓进入前沿阵地。
果然,不一会儿,敌人空中与炮兵火力一齐上场了。轰炸和炮击持续了整整1小时,不足500平方米的山头阵地上落下了上千发的炮弹,山顶上的一棵棵大树被连根拔起炸飞。
敌人这种空前的凶猛火力下,连队在山的暗坡反斜面构筑的防炮掩蔽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伤亡。
敌炮击一停,各班通过壕沟迅速进入前沿阵地,战斗仍然是一次一次的重复,把敌人放进近距离内,集中火力近战歼敌。
从9点至10点,一个小时时间,二排在一排的配合下,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毙伤敌数十名。
上午10时后,敌军再一次组织起一个营规模的兵力发起了进攻。进攻矛头仍然指向二排五班。
这一次,敌人换了战术,只经过短暂的重炮轰击,便用迫击炮重机枪为掩护发起步兵冲击,一度逼近了五班阵地。
敌我双方最近不足30米,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赵志立连长提着一支冲锋枪跑到了五班阵地上,他在战壕里不停变换着位置,一边向敌人射击、扔着手榴弹,一边鼓励大家战斗。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美军里再怎么能打,近战也不是我志愿军步兵的对手,
赵志立看到敌军的进攻势头被打下去了,队形也被打得混乱了起来,当机立断就命令位于五班侧翼的六班主动出击。六班一接到命令,战士们立即跃出了战壕,从侧面向敌人打了过去。
敌军受了两面夹攻,开始后退。
五班长王文海和战士刘庆华各端起一挺机枪,前出占领了一处有利位置,向退却中的敌军扫射了起来,有力地支援了六班的阵前出击行动。
敌军再次被击退,一直到下午2时,再没有组织起攻击行动。
2时以后,敌人又一次发起了攻击,照例是先炮轰、再步兵冲击,但是进攻的势头已明显不如上午,很快就被一连击退。很显然,敌步兵的进攻勇气,已经被打掉一大半了!
黄昏前,赵志立在连指挥所用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战况:我连今天击退了敌人的5次进攻,毙伤敌人100多名、二排和三排打得好,二排五班表现最突出,班长王文海起了关键作用……”
2888.4高地防御战进入了第二个夜晚,激战之后的阵地上显得异常寂静。忽然,从阵地后方传来了一阵阵正在接近的脚步声。哨兵问了一声:“谁!”
一个声音回答说:“我是团宣传股长。”
原来,团首长听了战况汇报后,特意派宣传股长带了人给阵地送来了慰问品以及传达团部决定给二排五班记功的决定。
宣传股长参加了赵志立连长和林彦荣指导员组织的战斗经验与教训总结会,会后,交了慰问品,传达了团部决定:授予一连五班‘288.4高地英雄班’称号,并给五班班长王文海记一等功。
两天的战斗经验与教训总结,针对敌军优势火力,我军守得住阵地,就是要依靠坚固工事与机智勇敢坚决的战斗。
不论多疲劳,战斗一结束就得深挖加固工事。还要组织人手,把重伤员与烈士送下火线。
所有事项都完成后,已是深夜。全连都休息了,林彦荣指导员和赵志立连长又在阵地上逐个检查了哨位。
二排阵地承受进攻最多,伤亡较大,指导员提出:明天他下到二排,和战士们一起战斗。
赵志立反对这个意见,他对指导员说:“我是连长,二排阵地位置关键,当然要由我这个连长亲自去指挥!而你的担子也很重,要在战斗中不断鼓励全连同志奋勇杀敌,还要负责组织运送伤员和烈士,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你这个指导员。”
第三天第三个白天的战斗又开始了。敌人的飞机、大炮轰击比前两天更加猛烈,无数的炸弹、炮弹和汽油燃烧弹落在一连整个阵地上,山顶成了一片火海。
这时上级的作战计划,是准备在华川湖水库蓄水,再泄洪冲毁道路,以阻止美军机械化部队推进。344团一连能不能守住288.4高地,为水库蓄水赢得时间,是这一计划的关键。
炮火隆隆声中,军长的电话又打到了硝烟弥漫的一连阵地上:“赵志立,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吗?”
“报告军长,敌人的飞机、大炮正在轰炸,步兵还没有上来。”
“你们要坚守住288.4这个高地,控制住华川湖大堤,不能放过一个敌人。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请军长放心,我们一连人在阵地在,全连誓与阵地共存亡!”
连续两天进攻受挫,美军也打红了眼,空中火力与步炮协同越来越紧密,一队队海军陆战队步兵们几乎是跟在炮弹后面、向我阵地发起了冲击。
二排五班的阵地上,汽油弹把残存的树木枯草都烧着了,部分交通壕也被炮火摧毁。很多战士们衣服全烧着了,就趴在地上打着滚,扑灭了身上的火。
见敌人跟着弹幕冲上来了,情况紧急。五班长王文海一把扒掉了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光着身子端起一挺轻机枪就向敌人扫射,射手刘庆华揣着几个弹匣紧跟着班长,他们不停换着位置射击,压制了敌步兵的攻势,连续打空了好几个弹匣,枪管都打红了。换枪管时,刘庆华的手被烫得哧哧直响。
这时,又有10多个敌兵冲击到了五班阵地前沿,王文海已经中了枪,身负重伤,但他仍然端起机枪猛地站了起来,向这伙敌人横扫了过去。机枪火舌扫出了一个扇面,当场打倒了3、4个,但是这伙敌人一样训练有素,反击很快,自动步枪集中火力打向了王文海,这名骁勇善战的步兵班长又一次中弹,倒了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
王文海牺牲,更换枪管时手上被烫伤了的刘庆华红了眼,顾不得悲伤,一把接过班长手里的机枪,继续向敌人扫射。他也是名老机枪手,打得又准又猛,终于把这伙敌人打得死得死、伤得伤,剩下的开始逃离了。
一连在修建阵地时,构筑了很多隐蔽地堡和暗火力点,这些工事在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给予了敌人重大杀伤。敌人为了摧毁一连的暗火力点,把一门无后坐力炮推到了一连阵地的对面。这门敌炮连续射击,压制了五班工事里的机枪火力。
五班长牺牲后,赵志立连长又一次来到了二排阵地上,他指着敌炮大声地喊着:“刘庆华,你看到敌人的炮没有?”
“连长,我看到了。”刘庆华一边压着机枪,在隆隆的枪炮声中大喊着回答着连长。
“我命令你代理五班班长,把敌人的这门炮给我干掉!”
“是!保证干掉!”
与牺牲的五班长一样,刘庆华的机枪水平,在全连也是出了名的。他观察了敌炮方位,提着机枪换了个位置,几梭子长点射打了过去,把敌人刚调上来的这门炮给报销掉了。
敌人对一连正面进攻不但屡遭失败,而且伤亡惨重。于是他们就换了攻击方向,出动一个营兵力,乘坐着水陆两用汽车从华川湖偷渡到沙田洞和头流峰之间登陆,向二连阵地发起了突然进攻。
由于二连哨兵放松了警惕,等到敌人上了岸才发觉,这时,敌兵已插到一连的侧后,并占领了436.1高地。这么一来,敌人就形成了对一连后侧阵地的包围,使一连陷入了后路被断的险境之中,战场情况突然变得非常吃紧。
115师指挥所用电话向军指挥所报告这个意料之外的情况。吴信泉军长急了,对师里说:“你们赶快组织部队,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436.1高地夺回来。你们一定要坚守阵地,绝不能后退半步!”
师部立即急令团里,344团团长徐鹏当场下了死命令给一营的三连和三营的七连:“不管有多大的伤亡,你们也要把436.1高地夺回来!”
三连和七连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苦苦,伤亡很大,连部文书、卫生员、通讯员都参加了战斗。
战斗胶着白热化时,三营副营长李顺清提着机枪亲自上了一线,把机枪架在制高点的山头上向敌人射击,掩护七连反击,把敌人推到华川湖边。
最后,这两支英勇的连队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才使436.1高地失而复得,消除了一连背后的重大隐患。
第四天·后记美陆战1师3团连续三天猛攻,飞机轰炸和地面重炮反复出动,使尽了各种手段,不但寸步不得前进。其步兵还承受了大量伤亡。
仗打到第四天,坚守在288.4高地上的一连,又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而敌军步兵的勇气正在丧失,攻势明显是越来越乏力了。
至此,赵志立这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率领全连,以劣势武器装备,对抗拥有飞机大炮的优势之敌,坚守阵地四天四夜,打退了敌军从一个排增至一个营兵力的10多次猛烈进攻。
据战果统计核实:一连在这场防御战中,歼灭美陆战1师3团400多人,使该团步兵力量出现了严重不足。而288.4高地自始至终,都掌握在了这支志愿军英雄连队手里,岿然未动。这名年仅22岁的连长和他的英雄连队,创造了守备战的范例,为我军争取了时间,保障了华川湖蓄水放入北汉江,使之水位上涨2米多,在志愿军粉碎敌人全线进攻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战斗结束后,吴信泉军长和徐斌洲政委批准:授予344团一连“288.4高地守备英雄连”光荣称号,给连长赵志立记二等功,给班长王文海追记一等功。
据军长吴信泉回忆:当时39军115师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和制度,入朝作战以来,他们就组织了英语翻译和懂日语的技师,每日都注意收听国外电台广播,有重要内容就及时向师指挥所报告。这件事,由该师参谋长程国璠直接掌握负责。而在288.4高地战斗结束后,他们收听到外国电台广播称华川湖战斗为敦刻尔克式战斗。后来,程国璠将此事向军长作了报告。
1951年7月10日,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正式开始了。
但是在谈判进行中的某一天,39军突然接到了总部通知,说是在谈判场上的美国人坚决不肯相信当时守在华川湖边288.4高地上的志愿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因为他们觉得:一个连怎么可能挡得住一个美海军陆战队团在空军与重炮火力支援下的连续四天猛攻?由此美方并提出,要见一见指挥这场战斗的连长。于是,为了让敌人服气,赵志立就奉命到了板门店谈判现场。
由此可见,288.4高地上的这场防御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进攻信心,也打服了敌人、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高地防御攻略(2884高地防御战)》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