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一点,我窝在三亚湾一家不到四百块的海景标间里,把外卖烤鸡的锡纸摊开当餐垫,边啃鸡腿边改方案,突然觉得:这他妈才是假期。
热搜上还在刷“人从众”,我一条没点,数据却自己蹦出来——今年中秋国庆,四成游客跟我一样哪儿也不去,就赖在酒店,订单比去年翻一倍还多。
我懒得动,不是摆烂,是算过账。
把家里两小时的拖地、擦灶台、叠衣服外包给阿姨,一次八十,我拿来躺平,能回血五千字的稿费和一整晚不焦虑的睡眠。
平台临时保洁的下单量飙了65%,说明聪明人不止我一个。
以前我也集邮式打卡,六点起床排队,照片塞满九宫格,回来比上班还累。
现在打开携程,直接筛“有窗景、能延迟退房”,带电脑就行,网速比家里还稳。
数字游民全球三千五百万,我算其中一粒沙,边写稿边听海浪,老板在群里@我,我回个“收到”,顺手把定位关掉。
别小看“换个地方躺”的威力。
麦肯锡说疗愈旅游已经八千亿美元,明年就冲万亿,73%的中国游客把“放松”写在需求第一行,景点只排第四。
说白了,大家想治的不是远方,是日常里那种被闹钟、地铁、家务轮流抽耳光的脸。
我这次连行李箱都没带,背包里两本书、一台电脑、三件T恤,落地买条沙滩裤。
第二天醒来,窗外雨像倒水,原本订的蜈支洲岛船票直接作废,心里居然一丝波澜都没有。
窝在阳台小沙发看雨,手机开飞行模式,一口气读完半本小说,那一刻比摸到任何网红打卡墙都爽。
中午饿了,用外卖软件点到陵水酸粉,老板多送了一袋炸芋头片,我顺手给他打赏五块,他回我“假期愉快”。
四个字,比领导在群里发的月饼礼盒暖十倍。
晚上泡完浴缸,发现保洁阿姨把我随手扔的浴巾叠成小象,耳朵还打了个结,突然明白:
所谓爱自己,就是允许别人照顾你,也允许自己偷懒。
以前觉得“外包生活”是奢侈,现在知道,那是把精力省下来,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比如好好睡一觉,比如把脑子里的字安安全全地搬到屏幕上。
假期结束那天,我退了房,没买任何特产,只在楼下便利店带了一瓶三块钱的椰子水,上飞机前喝完。
回家称重,胖了一斤,却像给自己充满电。
所以别再追问“去哪儿玩才划算”,真正的划算,是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景点不会给你养老,机票也带不回家,但一个不被打扰的下午、一顿不慌不忙的烤鸡、一场想停就停的雨,可以陪你扛过下一个加班的深夜。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逃离精品酒店游戏攻略(十一短暂逃离日常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